146.jpg 


當你了解過上一篇的皮膚結構之後,接下來就要知道皮膚的疾病
皮膚疾病的病因有的簡單,有的相當複雜,不少病因已經清楚
使疾病防治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有的病因、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
有待日後深入研究,了解病因,對於皮膚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有重要的意義


A. 皮膚疾病的定義及成因

血管問題

蛛狀痣(Spider Naevi)
 皮膚表面之毛細管擴張,伴有由血管散發出來而微高終皮膚表面的小點

酒色班(Port wine stain)
 是一永久性的粉紅王紫色胎痣,常出現在身體上半部,一定要避免高溫護理

毛細管分裂(Dilated capillaries)
 擴張或破裂的微絲血管,在皮膚表面看起來呈現綫狀,成因可能是受高溫或高度刺激所至

色素分泌

黃褐班(Chloasma)又稱蝴蝶班
 大多數與口服避孕藥或懷孕有關,在面部永久或暫時性之黃褐班
 在產後蝴蝶班自動退色機會不大,很多時會仍然存在皮膚上

班點(Macule)雀班 / 班痣 / 小痣
 班點是皮膚表面的變色小點,不凸出也不陷入皮膚

白班病(vitiligo)又稱白蝕 / 白癜風
 可以是先天或後天的因素而導致皮膚不能製造黑色素,皮膚就會呈現褪色皮膚顯得雪白

白化病(Albinism)
 是一種先天性遺傳疾病,有很多時由近親通婚所引起
 有白化病的人對陽光特別敏感,因缺乏黑色素保護,容易用紫外光線的侵襲

油份分泌

粉刺(Comedone)又稱黑頭 / 酒米
 毛囊如被過多的油脂充滿,再與空氣中的污垢混合而氧化,便會形成黑頭
 因皮脂分泌不足,不能順利排出毛孔,便會形成酒米

囊腫(Cyst)又稱皰囊
 出現在皮膚表面下,呈現且大的塊狀,而且會令人感到疼痛

丘疹(Papule)
 是皮膚上凸出來的紅腫少刺,不含液體,但是可能化成膿

膿皰(Pustule)
 皮膚上凸出物,受細菌感染,底部發炎和含膿

酒渣性痤瘡(Acne Rosacea)又稱酒渣鼻
 是一種慢性充血病,主要發生在中年以後的人
 病徵是面部血管擴張及強烈潮紅,有丘疹、囊腫、或發炎
 病因以血管神經系統的不安定為主,加上腸胃機能不調、內分泌障礙等

病毒問題

疣(Warts)
 疣屬於過濾性病毒傳染,有高度接觸傳染性,有時在臉部及身體其他部位出現

單性皰疹(Herpes Simplex)
 皰疹是一種極高傳染性的皮膚病,是由病毒侵入而引起水皰群集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
 是一種帶狀排列的水皰疹,疹病毒的感染是由飛沬呼吸道或直接接觸感染而來

細菌感染

膿皰病(Impetigo)

 是一種由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皮膚病,具接觸性傳染,傳染性極高

先天

乾癣(Psoriasis)又稱牛皮癣 / 銀屑病
 非傳染性的皮膚病,起因可能是感染、皮膚受傷害、糊神壓力或是遺傳

濕疹(Eczema)
 非傳染性的皮膚炎,分急性或慢性發炎,原因可能是過敏或體內毛病引起

紅班(Erythema)
 因皮膚毛細管擴張所至,也有可能由空氣侵擾所造成

蕁痲疹(Urticaria)又稱風疹
 對食物、藥物、或蚊叮蟲咬有過敏反應而引起局部搔癢性紅腫

其他

瘜肉(Keloid)又稱瘢痕疙瘩
 皮膚受到損傷後,膠原性疤痕組織過量增生而形成凸起的疤痕

汗疹(Miliaria)

 與汗腺有關的急性皮膚炎,皮膚會長出發癢小疹

虱病(Pediculosis)

 是由寄生在人體的虱子叮咬吸血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

糠疹(Pityriasi)
 是一種蛇皮癣,原因不明,具有特徵性皮脂溢出性炎症

疤痕(Scar)
 透過真皮層的皮膚傷害在痊癒後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肉贅(Skin Tag
 由鬆散的纖維組織形成肉粒

水泡(Vesicle)
 是指含有水份的小泡,位於表皮上或表皮正下方

風疹塊(Wheal)
 被蚊叮蟲咬後,皮膚上所引起之小疙瘩,會發癢,很快便會自行消失

過敏性反應(Allergy)
 對某種質物如動物之毛髮、塵埃、花粉式某類食物的反應過敏

常見的皮膚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基底細胞上東瘤
 是表皮基底層之細胞病變,病情緩慢,極少發生轉移
 長期日曬、紫外線、放射線、外傷等,均可成為誘因
 患有此癌症病者,皮膚帶有淺色且呈現梨形的小瘤塊出現

皮膚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表皮樣癌 / 棘細胞癌
 是發生於棘層的一種病變,此病變生長比基底層細胞瘤快一點
 紫外線、放射線、煤焦油等化學致癌品,慢性皮膚病也可引起此病症
 此類癌病症患者,皮膚呈現魚鱗狀和帶紅色丘疹,但沒明顯的血管組織

黑素細胞癌(Malignant Melanoma)惡性黑色素瘤
 起源於黑素細胞和痣細胞的惡性腫瘤
 日光照射過度,或間歇性暴露於日光中而受創傷引起
 外來的創傷與刺激,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紊亂,均可為致病因素


B. 影響皮膚的因素

■ 節食 / 營養

■ 年齡

■ 疾病 / 藥療法

■ 外在環境因素,空氣污染、游離基、紫外線等等

■ 生活模式

■ 系統因素,例如青春期、懷孕期、更年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 Y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