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emplate_07_2010.jpg  


上次改版是3月,果然顏色比較深的版面我很快就看膩
還是黑白灰才是我的最愛,所以又忍不住手癢癢去改囉


今次把注意力都放在照片上,照片的地方是我家附近的風景
我們都把這些屋子叫做『棚屋』,老人家說都是冬暖夏涼
我沒住過所以不知道咧ˊˋ但我覺得非常有特色所以拍下來


我用圓角效果愈用愈多啦,差不多整個改版都有用,哈哈
而且還加上圓角跟陰影,原來看起來整個視覺上真的美很多
醬我可以節省了做圖的時間,其實只是個藉口,重點是我懶咩
清淡一點的版面好舒服啊,我想這個版版可以撐得比較久吧
既然用了我家的旅遊景點來做主題,就藉此介紹一下囉


『棚屋』
棚屋建於泥灘上,縱橫交錯,是大澳的一大特色。


水上棚屋在大澳已有二百多年歷史,棚屋的建成是因為當時漁民生活上的實際需要。因在以帆船捕魚的年代,每隻船約只有二十呎長、數呎闊。而那便是一家十口或十多口的居所及工作間,實是擠迫極了。所以在大澳附近捕魚的漁民便在永安街後近岸的地方搭建棚屋,以安置老人及小孩,好讓他們可以在安全的境下生活,免受出海可能遇能的危險。年青力壯的成員則可專心工作,棚屋亦同時為漁民提供多一處休息及工作的地方。


早期棚屋又叫做葵棚或水棚,其設計像隻船的模樣,棚屋是固定地建於水上的,主要建造材料是葵葉、木板和石柱。石柱是用來棟落水中以支持整間棚屋的重量。後期居民改用坤甸木來代替石柱,還加有鋅鐵蓋頂。棚屋多是半圓頂的,像個船篷。也有的建成三角形頂,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是廳或是睡房,中段是擺放神位的地方,後段的睡房多留給長輩居住。棚屋沒有特定的大小和高度,主要視乎那戶漁民的經濟能力。漁民多會把漁船停泊在自己的棚屋旁邊,有錢的漁民的船隻較大,棚屋也會蓋得很大間。漁船細小的,也會把棚屋搭建得較細間。棚屋分棚頭、棚尾,漁民多會在棚頭吃飯、織魚網、補網;棚尾用作擺放雜物;棚屋頂則用作曬鹹魚。總之,整間棚屋的上下前後均有用處。早期居民還會在棚底養豬仔。棚屋是漁民生活的部份,而這種獨有的水上人棚屋生活文化更成為大澳的特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t Y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